今天,赵山渡库区生态搬迁高楼农房集聚点开工建设,将新建公寓房672套,可安置人口约1600人。这是赵山渡库区群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标志着赵山渡水库水源保护、库区农房集聚生态搬迁工作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据了解,赵山渡水库始建于1997年,是温州珊溪水利枢纽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抓住温州珊溪水利枢纽水源地统筹集聚政策机遇,经过反复酝酿、慎重决策,将赵山渡库区农房集聚生态搬迁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搬迁范围为库区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和集雨区三个区域,涉及高楼镇营前、东岩、龙湖三个社区20个村,搬迁对象近4600户15000人。此举将切实保护饮用水源,解决库区民生难题,促进和谐库区建设。
库区群众搬哪里?
五大集聚点可供选择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深入库区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明确搬迁政策,落实优势搬迁地块,确保库区群众搬得出、安得下、稳得住。据市赵山渡库区农房集聚生态搬迁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库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坚持走群众路线,针对大部分群众已到城里就业、部分群众在高楼从事特色种养业等实际情况,结合城镇化趋势,实行“政府主导、群众自愿、分类安置”,采取就近和跨区域集聚的方式,在高楼集镇区、江南新区、滨海新区落实了5个优势地块共约430亩,用于集聚点建设。
高楼集聚点:位于高楼镇镇区,共有两个地块。该两个地块相邻,总用地面积约105亩(其中村安置留地约20亩),容积率为1.8,建筑层数为6+1层,建设公寓房672套,可安置人口约1600人。
飞云中心区集聚点:位于南都路南侧。总用地面积约29亩,容积率为2.5,以高层建筑为主,建设公寓房约360套,可安置人口约1300人。
飞云新区集聚点:位于火车站路北侧。总用地面积约81亩,容积率为1.8,以高层建筑为主,建设公寓房约1100套,可安置人口约3700人。
飞云站前区集聚点:位于江南大道西侧。总用地面积约44亩,容积率2.1,以高层建筑为主,建设公寓房约700套,可安置人口约2300人。
滨海新区集聚点:位于港口大道西侧。总用地面积约170亩,容积率2.5,以高层建筑为主,建设公寓房约2200套,可安置人口约6600人。
库区群众怎样搬得起?
优惠措施保驾护航
考虑到库区群众生活困难,我市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支持,通过努力,温州市提高了搬迁补助标准,一级水源保护区人均补助标准由原来的5000元提高到25000元。
市库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上级补助的基础上,我市再给予一级水源保护区人均20000元的补助,二级水源保护区人均15000元的补助,集雨区人均7500元的补助。此外,配套出台了旧房拆除奖励和回购、套型调节、内部调剂政策,安置面积价格按建设成本价结算,相关规费按照“能减则减、能免则免”原则执行,大幅减轻库区群众的搬迁负担。
库区群众何时搬迁?
实施计划已经制订
市委、市政府按照“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思路,制订了搬迁实施计划,明确了五个集聚点的建设时序,其中高楼集聚点2016年12月开工建设,飞云中心区、飞云新区等两个集聚点计划2017年下半年开工建设,飞云站前区集聚点力争2017年下半年开工建设,滨海新区集聚点计划2018年开工建设。
市库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办正在加快编制其他4个集聚点初步设计方案,尽快明确工程造价和户型,搬迁报名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力争2017年上半年启动搬迁报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