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举行《中医药与健康》小学教材首发仪式,确定从今年秋季开始,这套教材将出现在浙江省所有小学的五年级课堂上,这标志着我省成为全国首个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的省份。其实,我市有多所学校已先行一步,不仅将中草药与课堂教学相挂钩,而且在学校里建立中草药基地。
学校里建起“百草园”
早在2006年,桐浦中心小学就建起了“百草园”,种植着100多种中草药。在校园里随便拉住一位学生询问,他们便会如数家珍:玫瑰具有活血止痛作用,桂花具有暖胃散寒、平肝益肾之功效……
实践活动课带学生参观马屿蓝夹缬博物馆;科学课与学生一起观察板蓝根的根、茎、叶,了解其作用;语文课指导学生写板蓝根的说明文;音乐课跟学生一起改编《板蓝根之歌》;美术课用板蓝根叶子做的染料进行扎染创作……该校中草药与课程相挂钩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
该校还组织学生上山采药、栽培、制作标本等,把中草药文化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开展了《百草园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实践,汇编了一本《百草》校本教材。学校各个班级均以中草药来命名,有班级层面的中草药研究展示墙。目前该校正在筹建学校小型中草药博物馆——百草堂,让中草药与课堂、与生活融合。
在近日开展的瑞安市小学教科研管理骨干研修班活动中,该校“中草药全课程”课题组负责人张跃和与会老师分享了《中草药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情况,获得大家的肯定。
除了桐浦中心小学,我市还有不少学校建立中草药基地,瑞安六中、碧山中学等在数年前就将中草药与课堂教学相挂钩。
农村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办出特色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有助于增进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同,有助于青少年提升健康素养,养成健康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使中医药文化的精华和智慧成为他们健康行为的动力。学校今后开展这门课程,可以有平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中草药、了解中草药,进而会使用一般的中草药,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弘扬了中草药文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尤其是一些地处农村的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利用教师的特长,挖掘当地的资源,开发出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和校本文化。
[相关链接]中医药文化知识进小学教材
去年,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中医药文化知识进小学教材的编写工作。该套教材由浙江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分为上、下两册,共36课时,每课时一个故事,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教材通过讲故事传递中医药知识,展示中医药文化内涵。围绕每个小故事,教材配有详细的知识解读、相关知识拓展和便于小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要求。目前,该教材已被列入浙江省2017年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下一步,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将在省教育厅、财政厅的支持下,继续编写中医药知识初中、高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