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567759994

拆出融合发展新空间 整出至美瑞安新面貌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市成为浙江省经济增长最快、活力最强的县市之一。然而,在快速奔跑了30年多后的今天,我市感受到了发展中的制约之痛,半城市化、产业低小散、资源要素低配错配、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缠绕,突出表现在事故多发、领域集中、隐患反弹,阻碍转型发展。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10月中旬以来,按照温州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市举全市之力开展“大拆大整”,全面实施城乡危旧房隐患排查和治理改造、城中村改造、违法建筑拆除等六大专项行动,以大拆开路,拆出安全、拆出平台、拆出环境、拆出发展,带动全局突围、整体破题。

    头脑风暴

    打响理论观念“发令枪”

    要推动城市空间的大拆整,首先要对旧观念、旧思路“大拆整”。我市以大讨论凝聚共识,为“大拆大整”开路。

    “这次事故教训深刻,提醒我们保一方平安绝不能靠运气,要及时改造危旧房、整治群居出租房、改变产业低小散现象。所以,‘大拆大整’是瑞安补短板、促转型的有效载体,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必然要求。”

    “开展‘大拆大整’专项行动,必须要有担当和情怀,既要解决好群众最底层的生活困难,也要解决好区域发展中关系未来发展的难点。”

    “我市结合当前‘大拆大整’专项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有机更新,努力实现‘三个城市’目标,让全市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10月19日晚上,市政大院多功能厅灯火通明,一场头脑风暴在此开展。当晚,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暨“大拆大整促转型发展”专题讨论会召开,市四套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就“如何认识‘大拆大整’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关系”、“如何认识‘大拆大整’与补短板促转型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这既是对空间环境大拆整讨论,更是对思想观念“大拆整”讨论,拉开了我市“大拆大整促转型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序幕。

    随即,全市范围内迅速兴起“大拆大整”专题大讨论活动。各地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具体研究破题,各界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献计献策,纷纷围绕六大内容,重点抓好“五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学习讨论、组织一次专题调研、进行一次问题查摆、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形成一批活动成果等。

    作为我市城中村团块改造重点街道,安阳街道通过开展“在‘大拆大整’中如何做好群众工作”大讨论,使改造节奏全面加快;东山街道针对辖区内的危旧房改造问题,开展“经济账与安全账关系”大讨论,全面排查辖区内危旧房并加快推进改造进程……

    “大讨论使广大干部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突出了工作重点,理清了工作思路,增强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坚定了大拆大整的信心与决心。”市住建局副局长项爱光说。据统计,截至10月底,547场大讨论席卷全市28个市直部门、23个乡镇(街道)、384个村居(社区),“大拆大发展、小拆小发展、不拆不发展”成为干部群众的共识。

    相关部门、乡镇(街道)还纷纷亮出承诺。纳入温州市重点督查的2个镇街和5家专项行动牵头部门全部向市里表态,表态内容在媒体上公布,亮出决心和行动举措。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基层站所负责人、列入年度计划的24个城中村改造村主职干部等,均在乡镇(街道)大讨论中公开承诺表态,要下定决心打硬仗。

    此外,我市纪检部门结合“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专项整治,对思想懈怠、行为失职的祭出“顶格问责”、“一案双查”、“上追一级”三条严规。

    连片推进  打赢团块拆改“攻坚战”

    违法建筑、“三旧”地块是城市的“疤点”,拉低了城市品质、影响了人居环境。我市把团块拆改作为“大拆大整”的“重头戏”,按照“团块优先、有序推进”的思路,布局12个重点区块拆违项目、12大旧改项目,推进连片拆改、成片开发。

    11月17日,在塘下新渎村工业园区拆违现场,连续挥舞了3天长臂的挖掘机终于停止工作,这也宣告新渎村团块拆违工作告一段落,共计约70亩的违章建筑被拆除。

    这里低小散企业扎堆,经过排查,有60多家企业存在违建,且多数为重污染企业,有些违建已存在20多年。该团块多年前就列入塘下镇建设汽车贸易城的规划,但因为存在大量违建厂房,不少投资商一看就被“吓跑”了。

    塘下镇重新规划布局,计划沿104国道打造一个总占地500亩、计划投资30亿元的汽车文化创意园。“完成这70亩土地的拆违,意味着拿到启动投资项目的‘钥匙’。”塘下镇相关负责人说,新渎村工业园一号地块的70亩土地,将和周边130亩土地连片,成为规划中的汽车文创园一期开发地块。

    大拆大整,拆掉的是危旧房、违法建筑,整治的是“四无”企业、城中村、流动人口、出租房,考验的是干部担当干事的勇气和能力。

    10月21日上午,玉海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沈林海在会上接到了沿江新村危旧房巡逻队的电话,第21幢危旧房墙体出现新的大裂缝,楼上的住户感受到房屋晃动。

    沿江新村危旧房改造项目中的楼房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共21幢,建筑面积3.26万平方米,是瑞安最早的一批商品房。2013年底,该21幢楼房全部被鉴定为D级危房,成为浙江省单体体量最大的危房。

    这个电话牵动了市领导、街道干部的心。我市启动应急腾空程序,创新了征收补偿方式。擅长群众工作的精干干部走家入户,劝离腾空。为配合拆迁户老林早出晚归的作息,玉海街道办事员嵇丽君,凌晨4时多起来,不到5时就赶到老林家当说客。10月24日,653户居民全部安全搬离。“终于开始拆了,不久就可以住上新家了。” 11月30日上午,原沿江新村住户陈女士看着倒下的危房说,“以前住在危房里,总是提心吊胆,早就盼着拆掉重建。”

    我市很多城中村虽然在城区,但其实还是农村,成了“两边靓、中间乱”的疤点。我市创新机制,出台实施《瑞安市房屋征收市场化安置办法(试行)》、《瑞安市地票交易办法(试行)》,助力“大拆大整”专项行动,促进城中村改造项目提速。如“房票”的实施,新增了房票安置方式,我市已征集房源2200多套(间)供选择,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性。

    这也让拆迁群众吃下“定心丸”。“领到这张房票,如果不愿意选房,还可以直接兑换现金,那就是真金白银啊。”安阳街道上沙塘村村民鲍先生说。在安阳街道上沙塘村试点城中村改造房票,原来的“迟疑户”和“钉子户”纷纷签了拆迁协议,协议签定率迅速升至99%。

    截至目前,我市排查城镇危旧房共544幢15.5万平方米,已整治493幢10.9万平方米,整治完成率为97%;排查农村危旧房共1156.3间92.3万平方米,已整治6094间47.1万平方米,整治完成率为52.7%。完成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163户,已完成2016年150户任务的108.7%。

    腾旧换新

    激活转型升级“新动能”

    “瑞安产业陷入低端锁定,根源是产业链上有大量的‘四无’生产经营单位。它们用的是低端工艺,生产的是低端产品,如果还是依靠这样的产业链,那调整产业结构、打响瑞安质造就是一句空话,必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一位市领导曾在一次会议上这样说道。我市以“大拆大整”为契机,集中力量向城市空间和产业布局“低小散”亮剑,全面加快城市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步伐。

    日前,在汀田街道汀九村,挖掘机挥舞巨臂,将9处违章建筑夷为平地。当日,当地联合组织部门,拆除东新产城融合示范带汀田区块范围内800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

    东新产城融合示范带原以锻造轻工等传统加工业为主,落后产能多,产业低小散,并且存在大量违建。我市集中力量拆整该区域历史违建,拆除历史违建企业502家,累计腾出1200亩低效用地。

    拆出发展空间,产业布局得跟上。据介绍,我市将在这里打造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聚区、温瑞相向融合发展的先行区、瑞安产城联动发展的样板区。

    拆是手段,整是过程,用是目的。我市既抓紧“大拆大整”,又抓好“大改大建”。

    走进仙降街道横街工业区,5排10幢厂房整齐划一,统一的外墙、店牌,颇为吸睛。以前这里都是注塑鞋厂,乱搭乱建、乱接电线现象严重,火灾频发。去年拆除了1万多平方米违章建筑,经过整改,园区不仅“颜值”高了,安全隐患大大减少,产值更是大幅提升。“未整改前的园区年产值9200万元,而今年前10月网络零售额就达1.6亿元。”仙降街道党工委书记金华明说。

    鞋厂改成了电商,店铺供不应求,218间铺面今年租金收入超过700万元。“以后还会涨啦。”横街村委会主任林庆玉介绍记者采访时说。

    我市还在环境建设上强化配套,通过小微园建设、“机器换人”补助等措施,着力优化小微企业阳光成长的生态环境。今年以来,新竣工小微园82.63万平方米,累计建成投用5个1629亩。

    要素资源不足让瑞安感受到了发展中的制约之痛。我市强化要素配置打好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市场主体清理退出机制等组合拳,着力激活转型“新动能”。特别是创新开展工业企业效益综合评价制度。据介绍,在去年对用电20万度以上的3200家企业基础上,今年扩大到用电量10万度以上的4788家,下步将进一步扩大到用电量5万度以上。“我们以资源占用产出论英雄,工业企业贡献多少要素资源倾斜多少,通过用能、用水、税收等差别化政策,倒逼激活市场主体转型动力。”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创新方式  开创社会治理新格局

    我市有市场主体13万多家、居住出租房12万多间,流动人口近70万,流动人口登记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如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成为新居民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市依托“大拆大整”,在创新管理、系统整治上狠下功夫,向“四无”生产经营单位、出租房和外来人口管理等难题动真碰硬。

    在塘下镇邵宅村金女士出租房的门上,多了一个二维码门牌。“有了这个二维码就方便多了。”金女士说,只要有新的租客搬进来,她就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登记租客的信息。

    邵宅警务室户管员余仕合拿出手机,对贴在墙上的“二维码”扫了一下,一条流动人口信息迅速从手机屏幕里“跳”出来。“以前我们都是用电脑输入的,现在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信息可以直接在手机上看到。租客如果不租了,我们也可以直接予以注销。”余仕合说。

    据了解,该二维码门牌与移动信息采集终端“流管通”手机相配套,户管员可随时随地查验并采集流动人口信息,第一时间掌握流动人员是否办证、是否为在逃人员等信息以及消防安全隐患整改情况,实现由静态管控向动态管控的转变。目前,我市“二维码”门牌安装率达到95.5%。

    在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外,我市还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循环排查、每周夜查、人房同查等制度;新建立“211”督查工作机制,即两周督查、一周反馈、一周追责,全面提升流动人口和出租房信息质量;创新居住出租房准入登记备案制度,对全市居住出租房、合用场所开展全面准入登记备案工作,安全不达标一律不予登记、不予出租。据悉,今年10月以来,新注销出租房7448间,减少3.59%;流动人口减少29747人,减少4.31%。

    除了充分发挥部门、乡镇(街道)干部作用,我市还调动村干部积极性,将消防安全排查整治职责落实到村一级,明确每名村“两委”(包工干部)的网格范围、消防职责,并实施严格奖惩、考绩捆绑机制。“村干部作为网格员,相比以前是力量前移,他们最熟悉这个地方,更容易沟通、协调。”塘下镇陈宅村村委会主任、网格员陈建新说。

    与流动人口一样,我市市场主体众多,有部分是“四无”生产经营单位。“四无”造成产业结构“低小散”,给瑞安发展带来了诸多乱象。

    “这些生产废水直接排入河道会污染河水,以污染为代价的生产作业,必须取缔!”日前,在桐浦镇澄头村的一家废塑料造粒加工点里,2名工人正在对废塑料进行分类,两旁盛满碱水的池子里放着分拣好的塑料垃圾……近期,桐浦镇联合相关部门,打击取缔辖区内20余家“四无”废塑料加工点,其中捣毁简易加工窝点2个,拆除废塑料洗涤和打碎生产线9条,摘除电表5家。

    像桐浦对开展“四无”废塑料加工点开展联合执法一样,我市对“四无”生产经营单位采取“哪条法规硬就用哪条法规套,哪个部门处理快就叫哪个部门来”的办法,实行从严顶格处理,截至目前,全市排查“四无”生产经营单位19204家,关停取缔6318家。

    将“大拆大整”进行到底

    经济转型、城市转型、社会转型,本质上就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型。

    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市上下迅速行动,建立工作专班、制定作战图、下达军令状、倒排时间表,以破竹之势推进“大拆大整”,全省单体体量最大的危房开始拆了,6318家“四无”生产经营单位被关停取缔了,东新产城融合示范带在加速推进。

    风起帆正扬。“大拆大整”是推动瑞安转型发展的突破之举、必由之路。要乘势而上,以壮士断腕、破釜沉舟的气势将“大拆大整”进行到底,进一步拆出转型新路径、整出发展新天地,加快推进瑞安经济、城市、社会转型。


  


对买房有疑问?直接找房产咨询师,量身定制你的个人买房解决方案!

免费咨询电话:13567759994

亲,你尚未登录!请先登录再后评论。登录

推荐文章

本网站转载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服务热线

13567759994

(周一至周日全天)

瑞安房网

瑞安房网

瑞安微房产网

微信公众号:瑞安微房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