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567759994

坚持平安为先 群众生活有新改善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5年前,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许下承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5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加快民生工程建设,通过每年实施“十大民生实事工程”和惠民政策,着力实现群众在教文卫体、安居解困、交通出行、平安建设等方面的期盼。

  一家家文化礼堂出现在瑞安城乡,一所所优质学校拔地而起,一套套经济适用房公开摇号,一个个公交车、公共自行车站点“点缀”着瑞安版图,一场场平安建设专项行动开展……民生实事融入百姓生活,“民生”二字分量越来越重。

  全国文化先进市、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省平安县市……一张张国家级、省级“金名片”见证着5年前那份庄严的承诺,也检验着“幸福瑞安”的含金量。

  加快民生工程建设 群众生活越来越方便

  “上周大学同学来瑞安,我带她去瑞安博物馆感受瑞安文化,之后我们在隔壁的图书馆看会儿书,再去电影城看场电影、喝杯咖啡。”家住市区的林女士说,“同学很满意,直言‘瑞安人会享受生活’。”

  城里人的生活休闲,农村居民的生活也一样。午饭后,伴着微微暖意,林川镇溪坦村文化礼堂里下棋声、鼓词声、欢笑声,声声入耳。这个由王氏宗祠改建而成的文化礼堂无不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自2013年5月建成开馆以来集聚了“人气”,成为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阵地。

  一座和谐的城市既要有美丽的容貌,更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公共文化设施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让市民享受精神食粮的重要载体。

  5年来,我市以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文化馆排练中心于一体的瑞安市文化艺术中心,瑞安博物馆走在全省前列,市图书馆图书借阅量稳居温州各县(市、区)首位;自2013年首建溪坦文化礼堂起,短短四年时间,全市文化礼堂增至116家,并荣获“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称号;打造了市、乡镇(街道)、村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起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今年9月,喜文化产业园建成投用,推动了瑞安文化创意产业上一个新台阶。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5年来,我市加快民生工程建设,财政民生支出比例连续五年超70%,“教文卫体”公共设施逐步完善。

  5年来,我市改造薄弱学校37所、新增省级标准化学校134所,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瑞安学院、瑞祥实验学校等建成投用,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新建改建镇街卫生院17家,相继建成市中医院、市三医、市人民医院急诊楼、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大楼,完成市人民医院瑞祥院区建设并投入使用;建成市游泳馆,全市行政村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90%以上,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不少市民不禁感慨:“生活越来越方便了!”

  努力办好民生实事 群众生活越来越幸福

  衣食住行,住为最难。建百姓安居之所,解群众住房之忧。这些年我市住房保障工作一直走在温州前列,群众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日前,在江南新区经济适用住房所在的云江嘉园小区,困难住户陈女士前来看房。“房子设计、小区环境都很好,不久后便能拿到钥匙,一想起来就激动。”陈女士说,现在市区稍微好一点的商品房,每平方米价格都在万元以上,而经济适用房销售价格仅为4000元/平方米。

  据了解,江南新区保障性住房项目位于飞云街道,共建设保障性住房15幢3077套,其中经济适用住房1054套,公租房1823套,廉租房200套。

  说起经济适用房,住在瑞祥新区经济适用房的林先生切实享受到了这项惠民政策。2013年底,市民林先生拿到了钥匙,一家三口在新居度过了愉快的春节。“刚搬进来时,水、电、煤气表都安装好了,小区整体环境优美,有绿树、草坪、流水、凉亭……”林先生说,“随着16路环线公交的开通,我们的出行也越来越方便。”

  像林先生一样,近年来,越来越多市民喜欢乘坐公交车出行。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公交车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指标和城市发展的象征。5年来,我市突出公交优先,新开通公交线路12条。

  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让城市公共自行车来完成。公共自行车在2014年1月逐渐融入到市民的生活中。家住瑞星花园小区附近的林女士现在每天骑公共自行车上班。“单位在市府附近,走路有点远,坐公交车也不方便。有了公共自行车后,我出了家门就能直接骑车,在市府附近停车还车,方便多了!”林女士说。

  记者从市治堵办获悉,我市目前有公共自行车服务点134个,公共自行车辆3590辆。2014年1月至今年11月,我市公共自行车总办卡49015张,总借还车次超1359.8万次。

  5年来,我市还全面“消除4600”任务,农村建房难、饮水难等民生难题得到有效缓解,殡葬改革、社会保险、养老、人口计生等工作切实加强。不少群众感慨:“瑞安城市越来越宜居,百姓生活越来越幸福!”

  大力推进平安建设 群众生活越来越安全

  作为浙南地区城市,我市几乎每年都会迎来台风这位“常客”。

  “鲇鱼”“苏迪罗”“凤凰”“菲特”……近年来,面对台风,我市依托社会应急联动平台,各地各部门联动合作,党政军警民齐心协力堵决口、排险情,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近几年来,我市各地各部门牢固树立平安稳定是第一责任意识,坚持“一手抓经济报表,一手抓平安报表”,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各项工作,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加群众“安全感”。

  2015年6月13日凌晨2时30分许,一男子在塘西某出租房的楼梯口,抢走一名女子的包。接到报警后,侦查人员通过调集相关监控综合分析,第二天便将嫌疑人成功抓捕。

  迅速破案得益于我市近年来建设的“天网工程”。目前,我市已建设“全球眼”监控4090个、云监控超300个、高清卡口880套,目前通过监控破案占破案总数的50%以上。

  “明珠大厦前有建筑垃圾,对过往行人存在安全隐患。”玉海街道综治信息管理指挥室收到信息立即予以受理并联系城建办给予处置。2个多小时后,垃圾清理完毕。

  如此有序高效的运行机制,得益于我市推行的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建设。线下采集信息和市民爆料,线上快速分流处置,借助信息化手段,瑞安基层治理能力建设驶入快车道。覆盖整个社会的“一张网”正不断地补齐平安瑞安短板,不断筑牢瑞安人民的平安梦、幸福梦。

  1883个网格,4100多名网格工作人员,4.6万名平安志愿者,覆盖市、乡镇(街道)两级综治网格化管理指挥中心,是支撑起平安梦的坚实力量。今年1至11月,全市采集输录各类信息86704条,处置各类信息86140条,通过“一张网”分流职能部门处理33465条。

  另外,我市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深入开展“平安”系列攻防行动,“春雷”、“亮剑”、“闪电”和“打黑除恶”等专项行动,社会治安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5年来,我市大力开展矛盾纠纷大化解、安全生产大整治,深入实施“网格化”管理和减员增效行动,刑事发案数、信访总数、火灾数、交通事故数、安全生产事故数持续下降。

  今年,我市还把平安建设暗访作为查找、补齐平安建设工作短板和夯实平安建设工作基础的主抓手,率全省之先建立实施“211”暗访机制,大力度、全方位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场所、企业、经营单位开展暗访,把牢安全监管关,为群众安全“添锁加闸”。自2012年起,我市四次获得省平安县市称号,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


  


对买房有疑问?直接找房产咨询师,量身定制你的个人买房解决方案!

免费咨询电话:13567759994

亲,你尚未登录!请先登录再后评论。登录

推荐文章

本网站转载内容仅为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服务热线

13567759994

(周一至周日全天)

瑞安房网

瑞安房网

瑞安微房产网

微信公众号:瑞安微房产网